跨越百年的美丽
——探析华新转型之路
湖北日报讯 记者黄宣传 毛光勇 通讯员张力峰
100年,可以道出一个国家的沧海桑田,可以见证一个企业奋强不息的发展历程。
创建于1907年的星空网页版登录入口,历久弥新,遵循科学发展观实现华美转身,正在上演一场跨越百年的美丽。
今年9月15日,华新第一条走出国门、年产100万吨的水泥生产线正式启动,在塔吉克斯坦举行隆重奠基仪式。华新,从清末走来,由城市中心迁往外围,由黄石走向全国以至中亚,其塑造“百年品质”的品牌战略,不仅是简单的更新技术、扩大产能,而是脱胎换骨的绿色理念、民族工业的社会责任。
壮士断腕,功勋老窑淘汰出局
时值今日,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罗以澄教授,回忆起当年乘船回上海老家,途经黄石港码头时的情景仍记忆犹新:“黄石空气质量太差,请旅客不要开窗,未到港的旅客最好不离船上岸!”大喇叭一遍又一遍喊个不停。
据统计,上世纪70年代,黄石城区平均每天降尘量达到90吨,黄石也由此被称为“光灰城市”。坐落在黄石市中心的华新,可谓“头号功臣”。
华新在赋予黄石“水泥故里”美誉的同时,也曾给这里的居民带来难耐的苦楚。
环保部门监测,上世纪70年代,黄石城区平均每天降尘量达90吨。住在水泥厂附近的钱世耀老人回忆:“几个大烟囱成天冒着滚滚黄烟,一年四季不敢开窗。尽管门窗紧闭,第二天早上一觉醒来,家里还是落下一层灰渣。”
让“华新造”真正名满天下的1、2、3号窑,位于中心城区。从北京人民大会堂等建国初十大工程,到葛洲坝、三峡大坝等国家重点工程,华新水泥筑起了座座丰碑。
然而,市场竞争下的华新,暴露出四伏的危机:高能耗、高污染、资源消耗型企业,被全球环保风暴和民众舆论推到风口浪尖。用传统湿法窑每生产一吨水泥与新型干法窑相比,成本增加高出80-100元,劳动生产率仅相当于后者的1/7。据资料记载,到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华新的生产规模一缩再缩,从“远东第一”降至“全国第一”、“全省第一”……
2005年5月20日,华新毅然关闭功勋窑,在完成三峡工程大坝水泥最后一笔合同生产后,燃烧了数十年的1、2、3号窑全部停火封炉。此前,华新4、5号新型干法生产线,在西塞山石料山脚下先后投产。生产工人经培训后全部转入新的岗位,丢掉铁锨轻点鼠标。
近几年,该市空气质量达到及好于二级标准的优良天数均在300天以上,先后荣膺“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和“中国人居环境奖”,成为我省唯一获得这两项殊荣的城市。
演绎传奇,水泥航母乘风破浪
走出黄石中心闹市的华新,把握国家“上大改小、控制总量、结构调整”和“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的政策机遇,抢占市场制高点。
瑞士豪西蒙集团,世界上最大的水泥制造商,看中了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水泥市场。华新果断向该集团发行7700万B股,成为国内同行第一个引进外企的战略投资者。华新通过导入这家世界著名公司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科学的管理体系,直接与国际接轨。
在国内,经过缜密的调研和比较,华新决策层确定了扩张布点的“三靠近”原则,即靠近资源、靠近市场、靠近交通。“十字形”发展框架应运而生:以武汉为中心,沿长江黄金水道向西南和东南延伸横向延展;沿京广线南北拓展为纵轴扩张,形成贯穿东西南北的“十字”形布局。
2003年,华新运用自身核心技术优势在外地投资兴建的第一条整套水泥生产线,在宜都点火投产。投资3亿多元、年产水泥150万吨这个项目,当年实现利税3030万元,次年增长为6060万元,成为宜都市当时的第一利税大户。
次年,华新阳新一期日产6000吨、恩施日产2500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武钢公司二期年产60万吨和南通公司二期年产80万吨水泥粉磨系统建成投产。2005年,华新岳阳年产水泥100万吨的粉磨生产线、武穴一期日产6000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西藏山南日产1000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陆续建成投产;宜昌二期日产2500吨、云南日产4000吨、襄樊日产4000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等项目进展顺利……
10年时间,华新落子如飞,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湖北、湖南、云南、西藏、重庆等八省市地拥有40余个水泥生产基地,总资产达185亿元,营业收入近百亿元,员工1.1万人,跻身中国制造业500强。
产能从不足400万吨扩大到目前的6000余万吨,10年,华新从黄石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破解难题,脱掉灰袍穿上绿衣
当人们追逐华新跨越发展的脚步、探究转变增长方式的“华新模式”时,华新像玩魔术一样,将废弃物变为燃料,将垃圾变为绿色水泥,将毒液化为无害物,上演一场波澜壮阔的转身好戏。
华新消化和吸收世界上最先进的环保理念,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技术”处置各种废弃物,变废为宝,形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环保产业链。 三峡大量的漂浮物阻塞航道,甚至对船闸的安全构成威胁,每年要花费上千万元组织人力、物力清漂。华新成功地用替代能源技术处理了库区的漂浮物,不仅节约了大量能源,而且还净化了长江水质。仅去年就处置了近10万立方米漂浮物。
华新在宜昌建设的国内领先的污泥处置系统,日处理能力达150吨。经测算,每3.5吨这样的半干污泥可替代1吨原煤。一年多来,平均每天处理城市污泥70多吨。以污泥为辅料生产的1500多吨优质水泥已应用于各项工程建设中。
去年,华新承担国家环保部、商务部与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的“中国废弃杀虫剂类和其他废弃物环境无害化管理和处置项目”,利用水泥窑对13吨持久性有机物进行无害化处理。
今年9月底,华新武穴公司市政垃圾综合利用项目正式投产。这也是我省目前唯一的市政垃圾综合利用项目。他们用垃圾中的可燃物替代燃料,不仅每年可节约标煤2万多吨,更重要的是,在生产过程中不排放有毒有害物质,没有二次污染,为我国破解城市“垃圾围城”难题献出一把“金钥匙”。
2007年以来,华新利用水泥协同处置技术,投入2亿元先后在省内外配套建设7个废弃物处置项目,到去年已累计处置废弃农药1500吨、城市污泥5万吨、各种固体工业废弃物近千万吨。“十二五”华新将以环保为龙头带动水泥主业的整合,建设30个至50个环保处理工厂,带动与水泥行业相关联的电力、钢铁、化工等企业,形成资源再利用的循环经济产业链。
公司总裁李叶青豪言壮语:脱去灰袍穿绿衣,在新的百年,华新的使命是清洁我们的生活环境、提供信赖的建筑材料,做全球绿色使者,让美好的世界从我们开始。